2023-02-17 09:25:34
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成為近年來產業投資中炙手可熱的領域。不少車企抓緊建設新產能,也涌現出一大批有意進入汽車行業的造車新勢力。與此同時,多個地方政府都希望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進行相關項目的招商引資。
不過,對于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否會出現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也引發了一些擔憂。
“從總體上看,新能源汽車產能在中國目前階段不存在過剩。但是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地區可能產能過剩,有些企業也是產能過剩,想要平均達到80%的產能利用率,也不是各個企業齊步走。”2月17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交流會上表示。
他指出,新能源汽車對燃油汽車是替代關系,真正要控制的是燃油車過剩,怎樣把過剩的燃油車產能轉化為新能源汽車,并利用好、處理好,才是當下面臨的主要問題。
新能源汽車總體上看產能不過剩,特別是目前正處于高速增長的階段,如果不提前做好產能的準備,到時候供不應求,價值規律就開始起作用了,可能會漲價。
不過,他也表示,現在確實新能源汽車的廠家很多,100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在競爭當中一定會優勝劣汰,最后集中到幾家頭部企業。
事實上,為了控制產能盲目擴張,工信部出臺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和發改委出臺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是我國目前防止汽車盲目擴產與投資的主要法規。
不過,在苗圩看來,“利用產能過剩來控制準入,是南轅北轍。”
針對不同的企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防止產能過剩。針對已有的這些新能源汽車資質的企業,在新上產能的時候,需要考察現在的產能利用率是多少;而對于從來沒造過車又想造車的造車新勢力,可以借鑒證監會的注冊制改革的相關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多個地方政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事實上,在過去幾年,地方政府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有一些地方政府確實越過了政府的邊界,急于去招商引資,特別是招這些新能源汽車的新項目,這里面有的做得很成功,但也出現了很多浪費,最后把自己都陷進去。”苗圩表示。
他認為,地方政府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很好地總結一下前期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不要重復已經犯過的錯誤。
地方政府財政出錢,吸引社會資本建立產業投資基金,是一個很好的利用財政進行風險投資的方式,但是不能作為第一大股東,因為不懂汽車,也不會管理汽車。苗圩指出,地方政府如果要做風險投資,最好也不要做領投而做跟投,這樣就可以規避風險。
“企業如果真想造車,你就得真金白銀地放里頭,你成功了我給你獎勵,地方政府可以表彰發個大獎狀,你失敗了,那我幫你收拾殘局,不要陷到這個里面去。我們要認真地總結過去成功的做法,也要總結我們過去沒管住的原因,要穿新鞋走老路,還是要用一個新的方法‘既支持發展,又防止盲目建設’?”苗圩表示。
下為苗圩針對記者就“新能源汽車是否出現產能過剩”提問的回答,有刪節。?
苗圩:隨著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控制產能過剩,一直伴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
總體上來說,市場經濟就是過剩經濟,只有過剩才能夠有競爭。我們年紀大一點的同志們經歷過計劃經濟時代,計劃經濟不過剩,那時候所有的商品要通過分配才能夠得到,那是一種短缺經濟。
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必然,也只有過剩才能夠促進企業的競爭。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以給我們用戶帶來無窮無盡的好,價格在不斷地下降,產品不斷地提高,體驗會越來越好。
從新能源汽車來說,我記得2021年有一個媒體報道,我們現在新能源汽車產能已經達到1000萬輛了,可是我們當年的產量只有300萬輛,產能不是嚴重過剩了嗎?
可是大家沒想到轉過年來,我們新能源汽車發展到700萬輛,如果沒有2021年年底1000萬輛的產能,去年如何造出7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呢?
所以,從總體上來說,這些年我們新能源汽車在快速增長,傳統的燃油汽車是一個低速的增長,甚至連續三年下降,新能源汽車對燃油汽車完全是一個比較替代的關系,真正要控制的是燃油車的產能過剩,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怎么樣把過剩的燃油汽車的產能轉化成新能源汽車,把它利用好、處理好,這才是主要問題。
現在來看,去年我們2700多萬輛的汽車產量,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25.6%,我估計今年新能源汽車很有可能增長超過30%,超過30%也就是900萬輛,甚至有可能要達到1,000萬輛。
如果新能源汽車產量為900萬輛,按照80%的產能利用率(這是很高的一個產能利用率),那我們就應該有1,120萬輛的產能,才能夠滿足今年的需求。而且產能的建設需要有一定的周期,我們還得考慮明年、后年以及未來的發展。所以,新能源汽車產能在中國目前階段不存在過剩。
當然我這么講是從總體上看,但是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地區可能產能是過剩了,有些企業也是產能過剩,想要平均達到80%的產能利用率,也不是各個企業齊步走。
我們如果到市場上、到體驗店去看一看,就會發現,有的企業在不斷地降價、還可以發紅包,但用戶門可羅雀;有的企業交了全款,還得讓你等一個月兩個月。
所以對這個問題,我們要客觀、冷靜地去看。從總體上來看,燃油車是過剩的,新能源汽車總體上看產能不過剩,特別是我們是在一個高速增長的階段,如果不提前做好產能的準備,到時候供不應求,價值規律就開始起作用了。到那個時候就要漲價,至少不會降價,這是基本的情況。
現在還有一個情況,就是有一些地方政府確實越過了政府的邊界,急于去招商引資,特別是招這些新能源汽車的新項目,這里面有的做得很成功,但也出現了很多浪費,最后把自己都陷進去。
比如說2016年以來新建的蘇州前途、淮安的敏安等等這些企業,產能利用率都低于5%。像賽麟、拜騰、漢騰這些項目基本上都已經倒下了。
有的地方政府過于迫切了,有的是土地不要錢,甚至有的代建廠房代買機器設備,這不是地方政府應該做的事情。
還有的地方政府財政出錢,吸引社會資本建立了產業投資基金,這當然是一個很好的用財政風險投資的方式,但是地方政府不能作為第一大股東,因為你不懂汽車,也不會管理汽車,無非就是手里有點錢。你如果要做風險投資,最好也不要做領投而做跟投,這樣就可以規避風險。
新一屆的各個地方政府都要啟動內需,今年的經濟要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其中有一條,很多省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了,要進一步招商引資搞大項目,包括新能源汽車的項目。
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們一定要很好地總結一下前期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我們不會不犯錯誤,但是我們至少不要重復已經犯過的錯誤。
關于利用產能過剩來控制準入,更是南轅北轍。
新能源汽車的廠家目前確實很多,但100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在競爭當中一定會優勝劣汰。最后集中到幾家頭部企業,但是也不斷地有要新進入的和新上產能。
這里分兩個情況。
已有的這些新能源汽車資質的企業,要新上產能的時候,可以看一看它現在的產能利用率是多少。如果產能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幾、百分之十幾,那沒必要去搞那么多的大項目,你先把現有的產能利用好,比如說設定一個80%(我認為80%就太高了,設定個70%、60%)的產能利用率,因為我們還要發展,還要運作出這個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但是產能利用率太低了,就不要再去新建。
難點在于怎么把握那些從來沒造過車又想造車的造車新勢力準入的門檻?
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注冊制改革給我們一個啟發。過去證監會對上市公司也是審批制審核制,要求三年盈利,每年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達到5%以上等等。今年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放開改成注冊制,就是我不審批了,由聯交所去審查,證監會只審查聯交所。我們借用一下,就是中央政府只審查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把好這一關,剛才我說了,你不要去帶頭,你的產業投資基金也不要去做第一大股東,這些東西要審查的。
然后,這些企業你只要敢真金白銀地往我這個地方去投,我樂見其成,我可以給你營造一個好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辦事效率高一點,真正投資形成產品,這個事還是交給企業。
所以研究一個造車新勢力更好的特殊條件,比如說過去拿著PPT,有的甚至打個樣車,就說將來做這個事情,然后在社會上募集了很多的資金,最后沒做成,還有的跑到美國去,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再出現了。
你真想造車,你就得真金白銀地放里頭,你成功了我給你獎勵,地方政府可以表彰發個大獎狀,你失敗了,那我幫你收拾殘局,但不要陷到這個里面去,更不要把政府準入的資質變成一個殼。
我們要認真地總結過去成功的做法,也要總結我們過去沒管住的原因,要穿新鞋走老路,還是要用一個新的方法來體現我們“既支持發展,又防止盲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