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9 18:02:32
9月17日上午,成都市青白江區,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中國重汽集團成都王牌商用車有限公司(簡稱“重汽成商”)大門口,滿載零部件的貨車陸續駛入,直奔廠區車間,工人們迅速將貨物卸下,再搬運到產線一側備用。在重汽成商的總裝線上,目前每5分鐘可下線一臺重卡,三分半鐘下線一臺輕卡。
距離重汽成商40多公里外的成都市龍泉驛區,聯盟理事長單位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單位神龍汽車成都分公司、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領克汽車成都工廠、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一汽豐田成都公司產線也同樣呈現忙碌的制造場景。
近日,成都眾多車企一手應對疫情挑戰,一手抓生產保訂單,在特殊戰“疫”時期推動企業實現穩產保鏈。
從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看,相關統計數據表明,成都汽車產業在今年初就已呈現企穩發展態勢,而在疫情影響之下,通過在產業鏈、供應鏈等環節推出系列舉措,成都汽車產業韌勁和拼勁逐漸凸顯。
“壓力測試”挑戰之下
多家車企實現穩產保鏈不斷檔
9月上旬,成都不少車企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打了一場穩產保鏈“攻堅戰”。9月1日,根據成都市疫情防控相關規定,不少工業企業采取“防疫泡泡”模式,推動企業產線在“閉環”狀態下正常運轉。
9月1日下午6時起,神龍汽車成都分公司近2700名員工正式進入“閉環生產”模式。神龍汽車成都分公司綜合管理分部主任劉明俊透露,公司今年預計生產超10萬輛車,約有30%以上供出口。而在產品“出海”方面,該企業在年初已經“跨出了一大步”。今年3月2日,1222輛凡爾賽C5 X整車出口海外,刷新了神龍汽車有史以來單次整車出口的最高紀錄,也提升了“成都造”汽車在海外的品牌影響力。
▲神龍汽車成都分公司生產線車間,工人正在安裝車輛。(王效 攝)
產量大、任務重、周期短,如何確保企業穩產達產?對車企而言,特殊時期的有效方法是在“閉環生產”模式下相關配套企業實現同時“閉環”,讓上下游產業鏈不斷檔。在成都相關部門統籌安排下,戰“疫”時期有7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與神龍汽車成都分公司一起進入“閉環”狀態。
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同時“閉環”穩產保鏈的案例不在少數。本地供應商與領克汽車成都工廠同時“閉環”,確保車企零部件供應穩定。統計數據顯示,9月1日至14日,領克汽車成都工廠累計生產整車超5000臺。恢復正常生產狀態后,該企業正全力沖刺年產整車10萬臺以上的目標。
▲神龍汽車成都分公司生產線車間,工人正在安裝車輛。(王效 攝)
戰“疫”期間,成都車企“拼生產”呈現你追我趕態勢。據公開統計數據顯示,9月1日至13日,一汽豐田汽車(成都)有限公司累計生產整車約6000臺,產值超10億元。另一家車企也表現亮眼。9月13日,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日產整車達1360臺,刷新了該廠單日單班整車產量生產紀錄。統計數據還顯示,9月1日至13日,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累計生產整車12889臺。
實際上,今年年初以來,成都汽車產業就已釋放澎湃動能。據成都市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1-2月成都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8.1%,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51.0%,上述兩項指標增速均高于其他行業。隨后,成都汽車產業一直保持企穩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成都規上工業企業利潤中,汽車制造業增長33.6%。
市場訂單持續不斷
新能源汽車釋放產業新動能
近日,在四川德陽召開的2022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上,成都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蜀都客車)生產的新能源公交車受到參展人士的關注。今年以來,蜀都客車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積極開拓市場,取得了產銷兩旺的成績。
▲成都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蜀都客車)燃料電池旅游通勤客車
“今年下半年,公司努力克服高溫、疫情影響等困難,高質量完成了成都大運會純電動公交車等訂單的交付,研發并推廣了全低地板電動客車、電動環衛車等新產品。”蜀都客車相關負責人說。
蜀都客車生產的氫能商用車率先在西部投入商業運營,目前已研發多款氫能商用車產品,覆蓋公交、旅游和城市物流、城間物流、環衛等應用場景。來自蜀都客車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該公司已累計生產超過223輛氫能客車并投入商業運營,安全運營總里程已超過1300萬公里。
“公司聚焦純電動和氫能商用車領域,以成都為中心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商用產業集群和總部基地,將努力打造全國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商用車標桿企業。”蜀都客車相關負責人說。
在成都市新津區,成都格力鈦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成都格力鈦”)同樣深耕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近日,成都格力鈦一手抓防疫,一手抓企業生產,恢復到以往平均每天12~15臺新能源公交車的產能。
▲成都格力鈦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車
成都格力鈦黨委書記趙中福表示,隨著企業恢復生產,企業正在全面沖刺年度目標,“本月底前,將向來自樂山以及貴州遵義的客戶交付總計132臺新能源公交車。”
成都市綠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圈聯盟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成都汽車產量達103.4萬輛,其中,成都新能源汽車產量5.7萬輛,同比增長100%。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8月,成都新能源汽車推廣量突破1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17%,其中,8月新增1.65萬輛,累計推廣量突破37萬輛,位居全國非汽車限購城市第一。
利好政策密集加碼
多重因素拓寬產業發展前景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全國主要城市紛紛搶灘新能源汽車產業。而成都多項城市發展“頂層設計”都指向新能源汽車。其中,《成都市“十四五”綠色轉型發展規劃》指出,力爭到2025年城市公交車、巡游出租車、城市物流配送車、中小型環衛車全面實現新能源化。
在利好政策的傳導效應下,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正在催生出新的產業賽道——儲能產業。今年7月30日,成都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寧德時代將在成都市新津區設立西南運營總部和成都研究院。在此之前,寧德時代已經在新津打造了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項目。近日,寧德時代在新津的電池生產基地與其配套企業一起進入“閉環生產”狀態,一刻不停搶抓市場訂單。
▲寧德時代新津基地生產車間
除了寧德時代,蜂巢能源、璞泰來、億緯鋰能、中創新航等企業也紛紛加入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朋友圈”。
供給的另一端對應著需求,從鋰電池儲能市場需求側看,目前成都已有31戶企業轉型升級生產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車型214款,初步形成涵蓋高中低端乘用車、大中小微型客車、重中輕微型貨車以及各類專用車的產品體系。
在業內人士看來,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呈現出多重特征,主要受到技術、政策、市場等因素影響。
“在傳統汽車方面,成都具有基礎規模較大、產業結構完整、產品種類齊全的優勢,具備快速實現向新能源與智能網聯轉型升級的基礎和條件。” 成都市綠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圈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鄧小亮說,成都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通過實施建圈強鏈行動,配套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舉措,凸顯了強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意志。
在鄧小亮看來,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廣闊的市場機遇,從全國市場看,相關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主流,期間新能源汽車新增總量有望達到1億輛(不含出口量)。
“成都及周邊地區汽車市場空間廣闊,一方面,成都汽車保有量即將突破600萬輛,且新能源汽車增量占比已超過35%;另一方面,四川及周邊兄弟省市千人汽車保有量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未來增長空間廣闊。” 鄧小亮說。
▲成都格力鈦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車
還有一個特征是產業生態體系日趨完善。“成都電子信息、新型顯示、軟件等產業實力較為雄厚,能夠較好支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此外,成都聚集了一大批金融基金、創新研發、公共平臺、中介服務等機構,能夠較好支撐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鄧小亮分析,成都及周邊地區在全國范圍內具有礦產、綠電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而成都已吸引眾多動力電池企業落戶,這將進一步帶動完善新能源汽車核心關鍵零部件產業鏈,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