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2 11:29:39
共畫最大同心圓
“北有京津冀,東有長三角,南有粵港澳,西有成渝。”打開中國地圖,一個巨大的區域經濟格局菱形骨架,愈來愈清晰可見。
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年多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錨定中國經濟“第四極”戰略位勢,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不僅全面提升了成渝地區區域能級,也深刻改變著中國經濟版圖。
要有“雙城經濟圈”,先要有“雙城”。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建設成都都市圈,擔負著做強四川全省“主干”的重任。
為扎實推進成都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積極搭建對接平臺,充分釋放產業機遇,6月28日,由成都市工業經濟聯合會主辦,成都市名優產品供需企業聯盟等協辦的首屆成都都市圈產業生態建設企業供需對接云共享大會隆重舉行。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總經濟師袁冰、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韓麗麗、成都市人民政府 副秘書長劉興軍、德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一級巡視員李成金、資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廷安、眉山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段永勤出席活動并致辭。成德眉資四市產業生態圈聯盟及500余家企業代表等齊聚成都,深入開展產業鏈、供應鏈、金融鏈供需對接,同時還有線上6000余家企業“云端”參與。現場包括成都商湯科技有限公司、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簽訂供需合作項目14個。活動現場,四市還面向全球共同啟動“成都工業互聯網供需對接平臺”,并通過線上線下全球同步發布產業需求清單。
共求最大公約數,共畫最大同心圓。一個優勢互補、錯位協同的跨區域產業生態圈,正加速形成。
精準對接 產業生態圈聯盟積極扶優育強
隨著區域經濟發展的演進,四川“一干多支”戰略中的“主干”,正由成都拓展為成都都市圈。
去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就要求著力提升重慶主城和成都的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以點帶面、均衡發展,同周邊市縣形成一體化發展的都市圈。
一體化發展,關鍵在于推動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過去一年里,圍繞“成德臨港產業協作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協作帶、成資臨空產業協作帶”建設,成德眉資合作推進數百個項目,并成立電子信息、先進材料、醫藥健康、綠色智能汽車等產業生態圈聯盟,達成上百個跨區域布局產業合作協議。就在不久前,成都、德陽聯合申報的高端能源裝備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國家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
28日現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聯盟、成都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聯盟、成都市智能制造產業生態圈聯盟、成都市先進材料產業生態圈聯盟、成都市綠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圈聯盟、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聯盟、成都現代金融產業生態圈聯盟分別發布行業企業供需清單,力圖幫助企業精準對接,打通生產堵點、痛點,推進產業鏈強筋壯骨、扶優育強,以產業生態圈理念,持續打造各具優勢的產業集群。
根據此前成都都市圈確定的2021年度“十件大事”,四市擬爭取啟動建設成德產業協同示范區園區、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起步區,加快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基礎設施建設,“年內實施重大項目400個以上,完成投資1000億元”。
動能釋放 成都工業互聯網供需對接平臺啟動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是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為推動成都都市圈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活動現場,成德眉資四市還共同啟動“成都市工業互聯網供需對接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平臺旨在促進行業供需對接,智能匹配、自動推送,提升產業鏈本地化配套率,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平臺重點在拓展供需對接渠道、搭建溝通橋梁、建立細分領域供需對接頻道三方面提供解決方案。”平臺相關負責人稱,其中重要功能是提供供需信息發布、產品促銷信息發布等功能,聚合大量企業供需信息,并通過企業資質、產品參數等指標實現供需信息的精準匹配和智能推薦,提升供需對接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現場包括成都商湯科技有限公司、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簽訂供需合作協議14個。同時,在平臺上,當日上線9300余個供需項目。
“平臺一上線就受到眾多企業的關注,當天最高在線企業數達到12000多家。”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8年以來,成都陸續出臺工業互聯網實施意見、行動計劃和支持政策,圍繞提升網絡基礎支撐能力、深化工業互聯網應用、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和安全防護體系,積極培育產業生態。
同時,成都不斷加快構建“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實施多層次平臺引育,提升服務能級。2020年,成都市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啟用,打通供需對接渠道。
去年底,《成都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進一步提出,加強區域協同,打造成德眉資供應鏈協同平臺,加速區域內要素配置、技術服務、產業協同的一體化發展。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促進區域重點平臺互認互推、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共建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共創國家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機遇共享 打造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支點
此外,成德眉資四市經濟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當天也分別發布產業功能區需求清單,成都市博覽局代表四市發布“會展+產業+產業生態圈”供需清單,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成都地鐵30號線一期、SEPP中歐跨國采購平臺等重點企業、重大項目需求清單也在會上逐一亮相,共享加快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全面提升成都都市圈產業能級的重要機遇。
2019年,成德眉資四市GDP為2.15萬億元,城鎮化率65.5%。去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力爭區域內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3萬億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5%左右”。換言之,未來五年,這個“圈”將“增值”1萬億元左右,集聚更多經濟和人口。
當前,成都都市圈中心城市功能外溢作用逐步顯現,總體處于從極核帶動向協同發展轉型初級階段。如何進一步破除要素流動障礙,挖掘融合發展潛力?地理相近、資源相似、產業相近的交界地帶,往往被視為重要突破口。
據了解,成德眉資已確定10個毗鄰地區先行示范區,將圍繞探索建立跨區域統籌機制、跨行政區統一管理模式、跨區域土地管理和利用機制、跨區域多元主體聯動機制、跨區域利益聯結機制、生態共建機制等6個方面,組織開展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試點,共同打造同城化發展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