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成都
Investment
新聞動態
成都概況
綜合
(一)地區生產總值
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經四川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審定,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012.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12.18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5244.62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11155.86億元,增長8.6%。三次產業結構為3.6∶30.8∶65.6。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1%、34.5%、64.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3386元,增長6.0%。
表1 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二)財政
財政收支運行良好。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83.0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稅收收入1090.8億元,增長4.8%;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達73.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06.8億元,增長9.2%。稅務部門組織稅費收入3331.0億元,其中組織稅收收入(不含海關代征收入)2902.5億元,增長2.9%。
圖1 2015—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三)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以有效投資優質項目為中心,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0.0%,其中民間投資增長6.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5.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3.4%。重點區域投資活躍,東進區域、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投資分別增長13.3%、16.6%。
圖2 2015—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
(四)物價
價格上漲符合預期。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8%。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8.8%,醫療保健類上漲2.7%,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3%,居住類上漲0.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上漲0.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下降0.6%。
表2 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年=100)
(五)人口
人口規模穩定增長。年末常住人口1658.1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5.10萬人,增長1.54%。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33.7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4.41%,比上年末提高1.29個百分點。年末戶籍人口1500.0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4.02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62.54%。中心城區(“11+2”)年末常住人口1090.7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90萬人。人才招引成效顯著,“人才新政”累計吸引超過33萬本科及以上學歷青年人才落戶。
重大戰略部署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957.0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6.1%。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107.2萬平方米,下降29.4%。工業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9.4天,比上年減少0.5天。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2.18元,比上年減少0.30元。公共服務投資增長38.5%,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分別增長70.8%、29.2%、28.2%。
(二)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
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工作深入推進,出臺營商環境政策體系2.0版。“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全市審批服務事項100%實現“網上可申請”和“最多跑一次”,企業開辦時間壓減至1個工作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總用時壓縮至90個工作日內。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8819.11億元,比上年增長7.9%,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8%。市場主體快速涌現,新增市場主體53.5萬戶,新增注冊資本16130.3億元。
(三)新經濟新動能
動能轉換提質加速。深入實施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和“雙百工程”。年末共有高新技術企業4149家,比上年新增1036家,增長33.3%;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9471.8億元,增長10.8%。新興服務業蓬勃發展,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研究與實驗發展、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2.7%、24.8%、22.0%。新興工業產品增產增量,太陽能電池、城市軌道車輛產量分別增長103.0%、70.4%。網絡零售新業態加快發展,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額777.8億元,增長15.0%。
(四)區域協同
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推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區域發展戰略,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和五區協同化發展。持續推進“成都企業市(州)行”活動,簽約項目238個,計劃總投資1596億元。雙流國際機場建成4個市(州)集貨點,中歐班列省內貨源占比達65%。成都至德陽、綿陽等平原城市群鐵路動車日開行達259對,開通3條城際公交線路。
(五)公園城市建設
公園城市加快建設。制定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導則,加快建設都江堰精華灌區、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等重大生態示范工程,啟動25個公園城市示范區項目。累計建成各級綠道3429公里,其中新建綠道822公里。新增綠地面積1900公頃,森林蓄積量3592.3萬立方米,森林面積858.6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39.9%,比上年提升0.4個百分點。市轄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7平方米。
(六)“三城三都”建設
“三城三都”建設成效初顯。加快建設世界文創名城,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1459.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6%。加快建設世界旅游名城,接待入境游客380.2萬人次,增長11.6%;實現旅游外匯收入16.2億美元,增長12.3%。加快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成功舉辦第十八屆世界警察和消防員運動會等重大國際賽事32場次。加快建設國際音樂之都,引進音樂企業163家,開展音樂演出1640場。加快建設國際會展之都,舉辦國際性展會206個,會展業實現總收入1332.6億元,增長22.0%。加快建設國際美食之都,限額以上餐飲收入215.1億元,增長31.0%。
(七)高效能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效能提升。全面實施社區服務提升、特色街區創建等“五大行動”,加快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完成棚戶區改造7863戶、城中村改造16820戶,實施老舊院落改造項目300個、“兩拆一增”項目1023個,整治背街小巷142條。建成國際化社區13個,完成“社區微更新”項目220個,打造“百佳示范社區”“百佳示范小區”。
國民經濟各行業
(一)農林牧漁業
農林漁業生產平穩。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0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其中,種植業665.8億元,增長5.9%;林業26.8億元,增長4.0%;畜牧業250.0億元,下降6.9%;漁業30.0億元,增長4.2%。糧食產量225.9萬噸,下降1.9%;油料產量35.4萬噸,下降5.1%;蔬菜及食用菌產量606.2萬噸,增長5.3%。肉類產量43.7萬噸,下降26.3%。
種植結構不斷優化。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73.3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8%。糧食播種面積37.7萬公頃,下降1.7%;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5.7萬公頃,增長0.1%。其中,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4.0萬公頃,下降6.7%;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17.5萬公頃,增長4.1%;中藥材播種面積1.4萬公頃,增長4.4%。
都市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7+7”現代農業功能區(園區),累計實施鄉村振興項目891個,完成投資1042.3億元。年末擁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1326個,家庭農場7541個。新建高標準農田30.7萬畝、高效節水灌溉3.2萬畝,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率達70.6%。農商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旅游總收入489.2億元,增長24.2%。
(二)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八大特色優勢產業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增長12.5%,機械產業增長8.7%,汽車產業下降9.0%,石化產業增長19.2%,食品飲料及煙草產業增長8.6%,冶金產業增長12.2%,建材產業增長13.8%,輕工行業下降0.2%。
先進制造業能級提升。五大現代產業(電子信息產業、食品飲料產業、裝備制造產業、先進材料產業和能源化工產業)工業營業收入10182.2億元,比上年增長5.1%,占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的比重達87.1%。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9%。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19.2%、17.5%、14.2%。
表3 2019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建筑業穩定發展。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224.5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3%。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6502.4億元,竣工產值2143.1億元。房屋施工面積29707.8萬平方米,竣工面積5918.9萬平方米,房屋竣工率19.9%。
(三)房地產業
房地產開發投資較快增長。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4.9%。含預售在內的商品房銷售面積3531.4萬平方米,下降4.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556.8萬平方米,下降3.9%。實現商品房銷售額3844.8億元,增長5.8%,其中住宅銷售額3004.5億元,增長15.5%。
表4 2019年房地產開發和銷售主要指標及其增長速度
(四)旅游業
全域旅游蓬勃發展。全年共接待游客2.8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5.2%;實現旅游總收入4663.5億元,增長25.6%。其中,接待國內游客2.76億人次,增長15.3%;國內旅游總收入4551.3億元,增長25.8%。旅行社組織出境旅游人數183.1萬人次,增長9.8%。年末全市共有4A級以上景區48個,三星級以上飯店79家,旅行社648家。
(五)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
運輸能力持續增強。全年旅客周轉量1276.1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9.4%。其中,鐵路旅客周轉量79.1億人公里,增長9.6%;公路旅客周轉量90.2億人公里,增長1.9%;航空旅客周轉量1106.8億人公里,增長10.0%。全年貨物周轉量406.8億噸公里,增長6.5%。其中,鐵路運輸貨物周轉量90.4億噸公里,增長8.1%;公路運輸貨物周轉量301.6億噸公里,增長6.2%;航空運輸貨物周轉量14.9億噸公里,增長2.8%。
表5 2019年交通運輸量及其增長速度
郵政電信快速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933.4億元,比上年增長41.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58.7億元,增長26.4%;電信業務總量1674.7億元,增長44.0%。快遞業務收入137.2億元,增長22.3%;快遞業務125968.0萬件,增長20.2%。固定電話用戶650.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617.0萬戶;固定互聯網用戶781.7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2164.0萬戶。
(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
消費品市場平穩運行。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78.4億元,比上年增長9.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實現零售額7158.1億元,增長9.9%;鄉村實現零售額320.3億元,增長11.6%。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6354.4億元,增長7.7%;餐飲收入1123.9億元,增長24.9%。
消費結構改善升級。16大類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有13類保持增長。其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比上年增長9.0%,日用品類增長11.8%,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3.8%,化妝品類增長10.7%,中西藥品類增長20.4%,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3.5%,通訊器材類增長11.8%。
(七)金融業、證券業和保險業
金融信貸規模擴大。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9828.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3%。其中儲蓄存款余額15076.9億元,增長13.2%。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36464.4億元,增長11.7%。
表6 2019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及其增長速度
資本市場保持活躍。“交子之星”經濟證券化倍增行動計劃深入實施,新增上市公司15家(其中A股9家),全年首發融資342.4億元。年末有證券公司4家、期貨公司3家、證券投資咨詢公司3家、證券公司分公司55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4家、證券營業部222家、期貨營業部48家。證券交易額9.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5.5%。
保險行業健康發展。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10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財產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83.2億元,增長10.0%;人身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754.2億元,增長12.6%。各類保險賠償與給付支出284.9億元,增長6.1%。其中,財產保險公司賠償與給付支出157.1億元,增長10.3%;人身保險公司賠償與給付支出127.8億元,增長1.4%。
對外經濟
(一)戰略通道
開放大通道加速成型。全面貫徹落實“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高水平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開通國際(地區)航線126條,其中定期直飛航線73條,新開通15條,航線規模位列全國第四,中西部第一。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5585.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亞蓉歐國際班列境外站點數拓展至26個,全年開行3186列,增長21.5%,其中中歐班列開行1551列;綜合重載率92.9%,比上年提升14.8個百分點。
(二)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持續繁榮。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5822.7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其中,出口總額3309.8億元,增長20.6%;進口總額2512.9億元,增長12.3%。深化“一帶一路”戰略合作,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進出口總額1714.2億元,增長23.0%,占全市的比重為29.4%;對歐盟、東盟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36.5%、20.6%。貿易結構持續優化,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2532.9億元,增長19.8%。
圖3 2015—2019年進出口總額
(三)交流合作
開放合作逐步加強。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動國際經貿往來和交流合作。新批準外商投資企業578家,新批或增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資項目119個。實際利用外資544億元,比上年增長8.2%。外商直接投資20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落戶301家。獲批在蓉設立領事機構的國家19個。國際友城和國際友好合作關系城市103個。
(四)自貿試驗區
自貿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新增注冊企業4.2萬家,新增注冊資本4179.8億元。其中,新增外商投資企業354家,新增注冊外資資本637.8億元。
人民生活和民生保障
(一)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78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工資性收入27011元,增長9.0%;經營凈收入4743元,增長10.8%;財產凈收入4681元,增長7.2%;轉移凈收入9443元,增長8.5%。人均消費性支出29720元,增長8.8%。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32.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7元,增長10.0%。其中,工資性收入12192元,增長9.3%;經營凈收入5940元,增長13.4%;財產凈收入2330元,增長9.3%;轉移凈收入3894元,增長7.9%。人均消費性支出17572元,增長10.0%。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36.0%。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88,比上年縮小0.02。
圖4 2015—2019年城鎮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二)社會就業
社會就業形勢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6.4萬人,其中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實現再就業8.8萬人,“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2.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新增8.4萬人。農村勞動力勞務輸出人數247.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1%,比上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全年吸納高校畢業生來蓉就業創業7.76萬人。
圖5 2015—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三)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更加完善。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887.4萬人,其中參保職工676.4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23.6萬人,其中參保職工719.6萬人。全年2.3萬城鎮居民、8.1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保障資金投入6.9億元,其中投入農村5.1億元。年末有各類社會福利機構239個,擁有床位3.9萬張。有社區養老設施2248個,擁有床位3.5萬張。有各種社區服務設施7199處,社區服務中心261個。
社會事業
(一)教育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增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新建、改擴建學校(幼兒園)100所,新投用公辦學位10萬個,39.7萬名流動人員隨遷子女在蓉入學。年末在蓉普通高校(含高職)56所,在校本專科學生86.9萬人,博士研究生1.7萬人,碩士研究生8.6萬人,專任教師5.0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87所,在校學生18.4萬人,專任教師9201人;普通中學621所,在校學生63.0萬人,專任教師5.3萬人;普通小學607所,在校學生102.9萬人,專任教師5.9萬人;幼兒園2630所,3歲及以上在園幼兒56.8萬人,專任教師4.2萬人。
(二)科學技術
科技創新活力增強。高質量完成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任務,成功舉辦2019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發布4批次《城市機會清單》。新增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5家、國家級孵化器3家。累計建成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231家,面積615萬平方米。獲得市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202項、國家級科技獎勵20項。完成科技攻關831項、成果推廣990項,完成火炬計劃638項。全年共申請專利80819件,其中發明28199件,實用新型41392件。專利授權50775件,其中發明9179件,實用新型30260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5.8件,比上年增長15.2%。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達1136.8億元,增長20.1%。
圖6 2015—2019年專利申請、授權量
(三)文化
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成功舉辦第七屆成都國際非遺節,新增文創鎮(村)17個、文創街區88條。年末共有國有博物館49個,文化館23個,公共圖書館23個,館藏圖書3030.7萬冊。年末共有廣播電視臺17座,制作廣播節目26套;制作電視節目28套。年末共有有線電視用戶383.4萬戶,其中數字電視368.3萬戶。
(四)衛生健康
衛生服務水平提升。年末共有衛生機構12121個,其中醫院、衛生院90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4個,婦幼保健院21個。各類衛生機構床位數14.9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4.1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8.5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8萬人,注冊護師、護士8.8萬人;全年診療16451.6萬人次。年末共有三甲醫院(含婦幼保健院)34個,床位數4.1萬張。全年無償獻血40.9萬單位。
(五)體育
體育事業全面推進。全年成功舉辦國家級體育賽事66場,成功申辦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22年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2023年男子足球亞洲杯、2025年世界運動會。成都籍運動員共獲得國際性和全國性比賽獎牌175枚。其中在國際比賽中獲金牌14枚,銀牌3枚,銅牌6枚;在全國性比賽中獲金牌72枚,銀牌39枚,銅牌41枚。年末共有體育場地31871個,全民健身路徑8613條,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425個。全年參與全民健身活動人數1500萬人次。
城市環境和應急管理
(一)基礎設施
城市建設日趨完善。年末市轄區幅員面積367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949.6平方公里,共有鋪裝道路面積1.3億平方米。自來水供水總量11.8億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6.8億立方米。污水處理率95.7%。年末天然氣用氣人口781.7萬人,天然氣輸供氣38.7億立方米,城市氣化率98.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527.2萬噸,無害化處理率100%。
交通路網建設加快。全年新改建公路210公里,年末公路總里程28259.6公里,等級公路2813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55.1公里。年末機動車擁有量577.2萬輛,比上年末增長5.3%;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424.4萬輛,增長4.2%。
公共交通提速發展。年末公交線路長度16833.4公里,比上年末增長10.0%;公交車線路1132條,增加135條;公交營運汽車15948輛。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341公里,其中地鐵運營線路長度302.2公里,增長33.5%;地鐵客運總量14.0億乘次,增長20.9%。
(二)安全生產
安全事故逐漸減少。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84起,比上年下降23.2%;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274人,下降16.2%;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16人,下降23.8%。全年交通事故1792起,下降0.7%;死傷人數1894人,下降5.3%;交通事故直接經濟損失555.8萬元,下降16.5%。火災事故2780起,下降33.8%;直接經濟損失1582.8萬元,下降24.4%。
(三)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深入開展污染防治十大攻堅戰,持續鞏固提升“三治一增”成效。全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空氣質量指數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數)287天,比上年增加15天,首次消除重污染天氣。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5.6%、6.5%。地表水斷面Ⅰ-Ⅲ類占比90.7%,比上年提升15.2個百分點,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